靈性關西系列博客7:侘寂世界觀1

靈性關西系列博客7:侘寂世界觀1

2021年01月26日

The KANSAI Guide

關西地區是日本精神文化的聖地,關西充滿了真誠的待客之道。我在《靈性關西》這個標題下,把關西的各種題材提煉出來,整理成一個專欄。在這個博客系列中,我將按順序介紹這些專欄。系列第 7 彈將帶來“Wabi Sabi 的世界觀”。 (以下文字引自本站Spiritual KANSAI專欄頁面(https://kansaiguide.jp/rt/column/))

**************************

侘寂世界觀1

如果要用簡潔的方式來表達日本的美學,那可能就是“侘寂”。對日本和日本藝術感興趣的人都知道這個詞,好記好唱。它讓人聯想到假山花園、苔蘚和粗糙的茶具。 “道歉”這兩個詞,本來就是孤獨的意思。 “寂”的意思是樸實從容的美,隨著衰老而來的美,古色古香。如果你問大多數日本人“侘寂”的真正含義,他們通常會聳聳肩。然而,這並不是因為沒有人知道,而是因為很難用語言來表達,京都宇治旭燒陶器第 16 代掌門松林豐齋解釋道。換句話說,我覺得“侘寂”作為一種“原始審美”在某種意義上與英文單詞“primitive”很接近。朝日燒由宮廷貴族小堀清一 (Enshu Kobori) 於 1600 年左右創立,引領江戶時代初期的茶道文化。自古就有“歉”、“寂”的概念,“美銹”作為美感的象徵被應用在器皿上。直到今天,所有的陶器都繼承了這種審美。松林豐齋用英文討論“Wabi-Sabi”在海外廣為人知。

侘寂之所以幾乎無法用文字表達,是因為感性本身就是侘寂的本質,與日本思想的起源有關。幾年前,我在德島山區與山伏志和一些日本朋友的熟人一起享用韓式烤肉。我們都吃牛肉烤肉這一事實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日本的事物是多麼不穩定和多變。傳統上,山伏不吃肉,但這次他們一起享用了韓式烤肉和啤酒。吃飯的時候,我問了一位山伏的朋友關於修驗道的精髓和山伏的道路。是的。桌子周圍爆發出一陣笑聲。這當然給了我很多建議。換句話說,這充分說明了日本人思考事物的方式。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西方人就習慣於通過邏輯劃分來理解事物。然而,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傾向於按照人類思維的指示以更自然、更流暢的方式理解事物。


在解釋侘寂美學的起源時,許多專家將其追溯到繩文時代,這是一段從公元前 14000 年到公元前 300 年的漫長史前時期。當時的日本是狩獵採集社會,沒有農業的概念。然而,對於一個狩獵採集社會來說,不同尋常的是,繩紋人製作了精緻精緻的繩紋陶器。由於陶器重量大且製作時間長,通常與留在一個地方的農業社會有關,但有可能在保持繩紋社會的狩獵採集生活方式的同時繼續與繩紋陶器共存。據信,這之所以有可能,是因為日本得天獨厚的食物資源,在繩文時代,人們可以靠大自然的饋贈安家落戶。與世界上許多社會的情況一樣,種植糧食和自己建設社會與精神和宗教觀點相關,它以不同於其他地區的方式培育人們的精神和宗教觀點。它已經發展成為日本的思想和哲學,至今仍是日本文化的根源。日本的神道固然在各個地方被用於政治和社會目的,但它最初是一種基於自然和萬物有靈的信仰體系,類似於古代凱爾特文化和美洲原住民的信仰。“上帝”是一種多神教精神,是與印度教非常相似,表達了自然界的所有價值,例如神秘感和精神力量。對自然的崇拜使他們對季節的變化敏感,這也導致了生命無常的感覺。自然觀對於理解日本價值觀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

最後更新 :
  • HOME
  • 京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