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关西系列博客5:高野山的“多元”与“包容”

灵性关西系列博客5:高野山的“多元”与“包容”

2021年01月15日

The KANSAI Guide

关西地区是日本精神文化的圣地,关西充满了真诚的待客之道。我在《灵性关西》这个标题下,把关西的各种题材提炼出来,整理成一个专栏。在这个博客系列中,我将按顺序介绍这些专栏。该系列的第 5 期是高野山高祖院住持 Zenpou Hitaka 先生的特别贡献,题为“高野山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以下文字引自本站Spiritual KANSAI专栏页面(https://kansaiguide.jp/rt/column/))

**************************

高野山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来源] (https://kansaiguide.jp/rt/column/sk_detail17/)

“我沿着大树下的土路慢慢走了大约两公里,阳光从这里那儿的树丛中透进来。
(摘自浅吹富子《萨特,与波伏瓦的28天-日本》)

奥之院,高野山。这是一个在800年树龄的大杉树中拥有超过200,000个墓碑的圣地。 1968年,作家浅吹富美子陪同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访问日本,波伏瓦担任翻译,她访问了高野山。当时,现代思想的骑手萨特以臭名昭著的无神论者着称,不把手放在神佛身上。然而,被萨特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自然与死亡合一的墓地”的奥之院却是一个象征性的空间,很好地展示了高野山的独特性。
2004年,高野山与吉野、熊野一同被列为“纪伊山地灵场与参拜道”的世界遗产,被视为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在高野山,人们仍然相信创始人空海弘法大师在奥之院永恒冥想,并且至今仍然健在。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弘法大师供奉食物,可能意味着一种人与自然的交流仪式,将自然的恩惠还给自然。也表达了我们被自然所拥抱,生于自然,死于自然的世界观。从这个意义上说,萨特的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在奥之院,历史上著名的战国大名(封建领主)和无名平民的坟墓和谐地融为一体,并且还恭敬地供奉着其他宗派的创始人坟墓,如亲乱和日莲。其中,由岛津义弘和忠常父子于1599年建造的“高丽敌国盟军战争纪念塔”,是为了悼念丰臣秀吉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的人,但仅限于盟国。需要说明的是,还为敌军阵亡将士举行追悼会。高野山的重要思想是,即使是生前对立的人,也可以在这个包容整个宇宙的曼陀罗世界中和睦相处。

当我和到访高野山的外国游客交谈时,我经常听到他们说这里有回家的感觉,或者说这里很宁静。我认为这与高野山在保持个性的同时拥抱和接受不同事物的悠久历史有关。在今天的时尚中,我们可以说“多元”和“包容”是高野山的特色。
想来,弘法大师原来是在牛津姬大神的国土高野这里开设了密教禅宗的修行场。正因如此,从一开始就设想,原本不同的神佛共存。在立体表现密教教义的坛上伽蓝的背面,供奉着牛津姬大神等四所明神,作为高野山的地主神供奉着。为此,高野山的僧侣们供奉着这个与佛一样虔诚的本尊,称其为“明神”。这种神佛共存的方式是高野山的由来,如前所述,这也是它被指定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弘法大师在高野山开设禅道场时,收到一封写给嵯峨天皇的请求赐予土地的信。 “四面都是高山,人的脚步都死了。”高野山四面都是高耸的山峰,很少有人到此一游。如今,高野山每年接待 150 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达 10 万人次,成为主要的旅游胜地。然而,由于电晕灾难,人影从山顶消失了,我得以重温开寺时的情景。经济损失相当大。但是,我想借此机会停下来反思一下高野山原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相关文章

最后更新 :
  • HOME
  • 和歌山
TOP